2017郑州高中毕业第二次质量检测
郑州市2017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1.D(说法绝对。原文中“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只是推测,因此不能说“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
2.C(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依据只是“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不包括西王母“后演变为月神嫦娥”。)
3.B(理解有误。从《中秋月》其诗及上文语境来看,《中秋月》是抒发“人生变化无常”的“浩叹”,并无思念友人之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 D(3分)(A项“用通俗的比喻”理解错误,该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理解错误,从文中看,老人们坐在这里表面是享清福,实则是活受罪;C项“让他内心深感愧疚”理解错误,从文中“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来看,保斤并没有为此深感愧疚)
5.(5分)①更能体现保斤内心的孤独。保斤始终不言语,并不是他没有话说,而是他没法与儿子以及其他人交流,他们不理解,也没考虑他的想法和感受。②有助于表现保斤沉默内敛的性格。将外部的语言转化为“心想”“心说”等心理活动,更有助于表现其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也表现了他沉默的性格。③有助于突出保斤的无奈和苦闷。让保斤的不言不语与儿子的不断催促、唠叨、埋怨和其他人的善意嘲讽形成鲜明对比,在不说与说的对比之间突显其苦闷。④增添了小说的悲凉意味。保斤的不言语是一种无声的坚持和抗议,也是一种无奈的隐忍和妥协,一个只是不想闲坐等死,只是不想荒废土地,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庭尽一份力的老人,面对儿子的“孝顺”,能说什么呢?[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意图”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6分)①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是羊凹岭的老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墙根儿闲坐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②是行文的线索。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围绕着去不去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展开的,儿子的要求和责备、保斤的抵触和最后的妥协,离不开墙根儿。③象征着一种孤独落寞、了无生机的老年生活。羊凹岭的老人们为了成全儿子的“孝心”,彰显家庭的富足,年纪并不算老就不得不到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去闲坐养老、打发时日,过着慵懒而毫无生气的生活,看似享清福,实则活受罪。④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小说的内容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和谐一致,相得益彰。⑤设置悬念。在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究竟发生了什么?吸引人一探究竟。(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妙处”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郑州市2017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1.D(说法绝对。原文中“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只是推测,因此不能说“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
2.C(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依据只是“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不包括西王母“后演变为月神嫦娥”。)
3.B(理解有误。从《中秋月》其诗及上文语境来看,《中秋月》是抒发“人生变化无常”的“浩叹”,并无思念友人之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 D(3分)(A项“用通俗的比喻”理解错误,该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理解错误,从文中看,老人们坐在这里表面是享清福,实则是活受罪;C项“让他内心深感愧疚”理解错误,从文中“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来看,保斤并没有为此深感愧疚)
5.(5分)①更能体现保斤内心的孤独。保斤始终不言语,并不是他没有话说,而是他没法与儿子以及其他人交流,他们不理解,也没考虑他的想法和感受。②有助于表现保斤沉默内敛的性格。将外部的语言转化为“心想”“心说”等心理活动,更有助于表现其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也表现了他沉默的性格。③有助于突出保斤的无奈和苦闷。让保斤的不言不语与儿子的不断催促、唠叨、埋怨和其他人的善意嘲讽形成鲜明对比,在不说与说的对比之间突显其苦闷。④增添了小说的悲凉意味。保斤的不言语是一种无声的坚持和抗议,也是一种无奈的隐忍和妥协,一个只是不想闲坐等死,只是不想荒废土地,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庭尽一份力的老人,面对儿子的“孝顺”,能说什么呢?[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意图”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6分)①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是羊凹岭的老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墙根儿闲坐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②是行文的线索。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围绕着去不去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展开的,儿子的要求和责备、保斤的抵触和最后的妥协,离不开墙根儿。③象征着一种孤独落寞、了无生机的老年生活。羊凹岭的老人们为了成全儿子的“孝心”,彰显家庭的富足,年纪并不算老就不得不到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去闲坐养老、打发时日,过着慵懒而毫无生气的生活,看似享清福,实则活受罪。④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小说的内容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和谐一致,相得益彰。⑤设置悬念。在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究竟发生了什么?吸引人一探究竟。(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妙处”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郑州市2017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1.D(说法绝对。原文中“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只是推测,因此不能说“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
2.C(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依据只是“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不包括西王母“后演变为月神嫦娥”。)
3.B(理解有误。从《中秋月》其诗及上文语境来看,《中秋月》是抒发“人生变化无常”的“浩叹”,并无思念友人之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 D(3分)(A项“用通俗的比喻”理解错误,该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理解错误,从文中看,老人们坐在这里表面是享清福,实则是活受罪;C项“让他内心深感愧疚”理解错误,从文中“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来看,保斤并没有为此深感愧疚)
5.(5分)①更能体现保斤内心的孤独。保斤始终不言语,并不是他没有话说,而是他没法与儿子以及其他人交流,他们不理解,也没考虑他的想法和感受。②有助于表现保斤沉默内敛的性格。将外部的语言转化为“心想”“心说”等心理活动,更有助于表现其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也表现了他沉默的性格。③有助于突出保斤的无奈和苦闷。让保斤的不言不语与儿子的不断催促、唠叨、埋怨和其他人的善意嘲讽形成鲜明对比,在不说与说的对比之间突显其苦闷。④增添了小说的悲凉意味。保斤的不言语是一种无声的坚持和抗议,也是一种无奈的隐忍和妥协,一个只是不想闲坐等死,只是不想荒废土地,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庭尽一份力的老人,面对儿子的“孝顺”,能说什么呢?[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意图”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6分)①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是羊凹岭的老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墙根儿闲坐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②是行文的线索。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围绕着去不去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展开的,儿子的要求和责备、保斤的抵触和最后的妥协,离不开墙根儿。③象征着一种孤独落寞、了无生机的老年生活。羊凹岭的老人们为了成全儿子的“孝心”,彰显家庭的富足,年纪并不算老就不得不到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去闲坐养老、打发时日,过着慵懒而毫无生气的生活,看似享清福,实则活受罪。④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小说的内容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和谐一致,相得益彰。⑤设置悬念。在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究竟发生了什么?吸引人一探究竟。(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妙处”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